• 专题

从华夫饼模具到世界舞台:Nike Moon Shoe 的传奇故事

  • 2025/9/15


文字内容:Department of Nike Archives

并非每一次体育科技的突破都源自实验室。

Nike 经典的华夫格鞋底作为改变跑步运动格局的创新之一,最初竟然诞生在厨房。

1971 年,比尔·鲍尔曼正在苦思一个困扰他已久的问题:两年前,俄勒冈大学铺设了一条坚硬光滑的聚氨酯跑道,这让许多跑者受伤。鲍尔曼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他选择的跑道材质摩擦力不够大,他必须找到解决方案。运动员们如何才能获得更好的抓地力?钉鞋会扎太深,平底鞋又不够咬地。

一天早晨,他瞥见妻子芭芭拉的华夫饼模具,上面的网格纹突然让他眼前一亮。这是一台由 Bersted Manufacturing Company 生产的 251 型号机器,是夫妻二人于 1936 年结婚时收到的礼物。那些凸起的方块似乎正是他一直追求的轻量化抓地几何结构。

他将液态聚氨酯直接倒入家里的华夫饼模具中,结果模具瞬间被永久粘住,这件陪伴了他们 35 年的结婚礼物就这样报废了。他没有气馁,开车进城买了几台二手华夫饼模具,继续不断尝试。最初的印模出来时凹凸相反,但这激发了他不断改进模具和材料的灵感,最终成功打造出可行的原型。

那台最初的华夫饼模具,在比尔·鲍尔曼将其熔融封死并埋入自家后院近 40 年后被找回。

Nike Moon Shoe 的初代设计由此诞生——这是一双在随后的数十年间深刻影响了跑步运动发展方向的传奇之作。

“华夫格鞋底彻底改变了跑鞋格局。”Nike Running 历史学家里克·洛尔如是说。“不仅彻底改变了跑者对抓地力和缓震的认知,也向世人展示了 Nike 的精神:用全新方式解决问题。”

“华夫格鞋底彻底改变了跑鞋格局。不仅彻底改变了跑者对抓地力和缓震的认知,也向世人展示了 Nike 的精神:用全新方式解决问题。”

Nike Running 历史学家,里克·洛尔 (Rick Lower)
未来风潮,破浪而来

1971 年,当 Nike 还叫蓝带体育 (Blue Ribbon Sports) 时,它只是美国一家进口日本跑鞋的小公司,尚未成为今天引领全球运动创新的巨擘。这家初创公司仍在探索自己的方向,而鲍尔曼作为联合创始人、教练兼不知疲倦的创新实验者,正是这股推动力的核心。在他眼里,每块地面都是一个等待解决的问题。 

这其中就包括奥森体育场新铺的人工草皮。在这块草皮上,俄勒冈大学鸭队的橄榄球队员很难获得足够的抓地力。在潮湿条件下,球员们常会脱下钉鞋,换上带有人字形底纹外底的篮球鞋,以获得更好的抓地力。鲍尔曼与队友杰夫·约翰逊开始探索既适用于足球又适用于田径的抓地方案,这种思路最终催生了 Astrograbber。这款鞋于1972年完成原型设计,并在数十年后重新发售

Nike Running 历史学家里克·洛尔表示:“几十年来,鞋底几乎没有真正的创新。那时候的跑鞋基本上只是覆盖脚底的一块橡胶,用来保护双脚免受地面冲击,而抓地力和缓震几乎是附加功能。鲍尔曼不愿接受这个事实。”

受到厨房灵感的启发,他开始整合当地资源来完善鞋模和材料。轮胎店、机械师、修鞋匠,都成为他创意实验的得力帮手。早期原型鞋跑几分钟就散架了。还有一些原型鞋出现了另一个问题:为了增强抓地力而在橡胶混合物中嵌入的金属丝暴露在外,导致运动员脚踝被割伤。然而,每一次失败都让这个创意更接近成功的终点。

那时候的跑鞋基本上只是覆盖脚底的一块橡胶,用来保护双脚免受地面冲击,而抓地力和缓震几乎是附加功能。鲍尔曼不愿接受这个事实。”

Nike Running 历史学家,里克·洛尔 (Rick Lower)

到了 1971 年 11 月,华夫格鞋底首次迎来实战考验——俄勒冈大学越野队的队员穿着早期版本的华夫格跑鞋,赢得了 NCAA 冠军。1972 年的冬季与春季,更多来自大学 和南尤金当地高中 的运动员悄悄上脚试穿。到了翌年夏天,鲍尔曼与杰夫·霍利斯特手工制作了一小批原型鞋,准备在更大的舞台上亮相——尤金的美国奥运选拔赛。

这些鞋并不完美,尤其不适合马拉松这样的长跑赛事。“基本上就是一块鞋面缝在薄薄的华夫格底上。”洛尔说道。“轻薄到就像赤脚奔跑一样。”尽管如此,仍有少数勇敢的跑者穿上了它们。有人觉得华夫格鞋底的印记酷似宇航员在月球上的足迹,这也为这些原型鞋赢得了如今的标志性昵称 Moon Shoe(月球鞋)。

对于这家快速成长的公司来说,这是一个关键时刻。即便这款鞋尚未准备好量产,它也证明了这一创意的可行性,同时显示出这家俄勒冈州的小公司有能力将跑步鞋设计推向全新的方向。

跑步革新的桥梁

Moon Shoe 本身并未正式上市,不过据信有少量鞋款曾在 Nike 位于尤金的零售店售出。因此若你恰逢其时身处其地,便有可能抢购到一双。然而,这双鞋的设计理念迅速扩散开来。到了 1973 年,Nike 推出了 Oregon Waffle。两年后,Waffle Trainer 问世,成为 Nike 首款引爆市场的跑鞋。

Waffle Trainer 由比尔·鲍尔曼和杰夫·霍利斯特设计,并联合知名合作伙伴——整形外科医生斯坦·詹姆斯与足病专家丹尼斯·维克西打造,迅速成为 Nike 最受欢迎的跑鞋款式。这双鞋最初是应跑者乔恩·安德森的请求打造的,他希望拥有一双更结实的训练鞋,但它远不止满足了安德森的需求,而是最终成为全美最畅销的训练鞋。到 1975 年,订单已超过 10 万双,其蓝色鞋面搭配黄色耐克勾勾成为 Nike 早期标志性的经典配色之一。直到今天,它仍然象征着 1970 年代的 Nike 风格。

“Waffle Trainer 就像一座桥梁,它将 Moon Shoe 的实验成果转化为全球化产品。从那时起,Nike 作为创新先锋的声誉便得以确立。”

Nike Running 历史学家,里克·洛尔 (Rick Lower)

这款里程碑式跑鞋不仅为日常跑者提供了更好的抓地力。凭借外翻鞋底和前所未有的缓震体验,它彻底颠覆了人们对跑鞋性能的认知。

“那双鞋就是桥梁。”洛尔解释道。“它将 Moon Shoe 的实验成果转化为全球化产品。从那时起,Nike 作为创新先锋的声誉便得以确立。”

但这并不是 Moon Shoe 的终章。去年一月,Moon Shoe 在 Nike 合作伙伴、法国设计师 Jacquemus 的秀场上重生,这款标志性鞋款被重新诠释,面向新一代消费者焕发新生。流线型设计,前卫时尚,这款即将上市的新鞋将性能传承与潮流风格完美融合,以速度为灵魂,延续了最初版本那份不懈的进取精神。曾被誉为 Nike 竞速基因的传奇,如今已蓄势待发,迎接未来。

实验与创新,永不止步

如果不是几十年后的意外发现,这段华夫饼模具的传奇可能早已被尘封。当鲍尔曼的儿子汤姆在俄勒冈科堡翻修家族房产时,他在车棚旁挖出了一个被遗忘已久的垃圾坑。里面堆放着被丢弃的原型鞋、鞋模,还有芭芭拉·鲍尔曼扔掉的华夫饼模具。那台机器被比尔用胶水封死后,就成了锈迹斑斑的废铁壳。 

如今,那块铁板安放在位于俄勒冈比弗顿的 Nike 全球总部档案馆内,成为 Nike 精神的象征——大胆尝试、不断打磨、永不停步的创新之路,从厨房里的小实验,延续至今日的全球辉煌。

  • 精选故事
  • 使命
  • 公司
  • 新闻中心
      • © 2025 NIKE, Inc.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