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往直前:4 位 Nike 运动员诠释坚韧、根源与勇毅的力量
- 2025/4/17

突破自我极限, 重新定义可能, 开创自我天地。
Nike 运动员迪尔·巴利、纳德尔·埃尔-金杜伊、鲁吉·迪亚洛和因蒂萨尔·阿卜杜勒-卡德尔来自全球不同地区,他们在各自的运动领域凭借坚韧顽强的精神,闯出了职业生涯的一片天。 他们带伤训练、打破质疑、以自身根源为豪,同时激励新生代以自己的方式追求卓越。
对这些运动员来说,每次挫折终是前进的阶梯。 每道障碍都是蜕变的机遇。 四位运动员回望磨砺自我的瞬间、坚守信念的日常,更以永不停歇的姿态,为自己和后来者开辟新道路。

迪尔·巴利
21 岁,沙特阿拉伯篮球前锋,首届沙特女子国家篮球杯参赛球员
自我记事以来,篮球便一直流淌在我的血液中。 从观看祖父征战篮球赛场,到亲自上场感受球场的能量,在我成长的过程中,篮球始终如影随形。 当我首次踏上正式比赛的赛场,我便真正爱上了篮球。 那种肾上腺素飙升的快感、比赛的整体节奏,以及抛却所有杂念的感觉,让我找到了心灵的归宿。
当我意识到自己不再只是为了好玩而打球时,我便决心投身篮球事业。 我开始钻研战术、早起训练、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因为我渴望成为顶尖,而非止步于优秀。
十几岁时,我在科罗拉多州待过一段时间,那是我人生的重大转折点。 在那儿的经历让我对生活和篮球有了不同的认知。 当地的比赛节奏更快、对抗更激烈,而且人才济济。 这促使我提升比赛水平,打得更聪明、更强悍。 同时我也领悟到,无论你身处何地,篮球精神无国界。 对篮球的热爱将我们紧密相联。 那段经历磨砺了我的意志,我带着这种心态回到了家乡。
祖父是我在篮球运动上的第一个启蒙者。 他曾是一名职业篮球运动员,总是告诫我,天赋能让你获得关注,但自律与热爱才是立足之本。 在球场上,他教会我要耐心——何时放缓节奏、如何洞察防守,以及如何明智作战而非盲目拼搏。 在球场外,他强调正直的重要性。 他说:“场外的言行举止,就是你在场内的真实写照。”这句话一直留在我的心里。 祖父让我明白,运动员不止为胜利而战,更需展现领导力、坚韧性,并忠于真实的自我。
2021 年,因为脚踝受伤,我被迫停赛近一年。 那是我职业生涯中极为艰难的时期。 渴望上场打球却只能在场边旁观,这让我备受煎熬。
这次受伤教会我要耐心,以及“相信过程”的重要性。 我专注于可控之事:康复训练、磨砺心性、从不同的角度钻研比赛。 这段经历让我懂得,坚韧不仅是忍痛前行,更是适应、学习,并以更强的姿态回归。

纳德尔·金杜伊
28 岁,德国足球右边锋,新近加盟洛杉矶银河队
我初次爱上足球,是看到巴西人踢球的时候——还记得“Joga Bonito”吗? 这是 2006 年世界杯期间 Nike 发布的广告, 意思是“踢就要踢得漂亮”。他们如舞蹈般优美的球风深深吸引了我,我渴望成为那样的球员。 这就是足球的魅力所在。 那一刻,我知道足球是我为之热爱的运动。 他们的球风令我着迷, 也点燃了我的激情。
这条路并不好走。 我少年时就被诊断出患有癫痫,医生说我再也不能踢足球了。 整整两年时间,我完全没碰过足球。 但我相信自己, 我为了我的家人而坚持拼搏。 当别人都对我失去信心时,他们始终相信我。 他们是我从未放弃的原因。 他们一无所有,却给了我一切。 伤病、负债、压力……这些本可以成为我放弃的理由,但我一直在前行。 我想要为家人搏一个未来,回报他们为我所做的一切。 即使医生说我不能再踢球了,我依然坚持着我的梦想。
成为父亲后,“想要成功”变成了“必须成功”。这时候你会为了孩子而努力拼搏。 你以为自己已经拼尽全力,但有了孩子后,你能够付出双倍的努力。 这是一种新的超能力。
没有我的妻子,我可能无法实现我的目标。 妻子是我的支柱, 家人是我的动力, 是他们给了我力量。 没有他们,我无法达成我的目标。
我从柏林赫塔转会到了洛杉矶银河队,一切都是新的。 陌生的文化,生疏的语言,还有新的气候。 我完全是从零开始。 在德国,现在 28 岁的我已被视为“老将”。 但我要向所有人证明,我的征程还没有结束。 年龄不是桎梏,实力才是硬道理。 这是我的使命,我要向德国和全世界证明我能行。
我既紧张又兴奋, 也有些恐惧。 但我一直在应对这些情绪。 我的一生都是如此。 恐惧是人生的一部分。 有人劝我留在德国,那里更安逸,但我可不想有一天回头看时,后悔自己没有尝试过。 我不仅要尝试,我还想成功。

鲁吉·迪亚洛
30 岁,法国三级跳运动员,奥运会选手及 2014 年世界青年锦标赛冠军
我一直很有胜负欲。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总是屈居第二——总是差那么一点,却从未登顶冠军。 直到有一天在比赛前,我的父亲从几内亚给我打电话。 在他的鼓励下,我赢得了冠军。 那一刻,我意识到我想将此作为我毕生的事业。 这是我的热爱所在,我渴望一次又一次地取得胜利。
我并非一开始就从事三级跳。 在找到适合的项目之前,我参加过许多不同的单项比赛。 15 岁时,我的主要项目是七项全能。 跳远、100 米跨栏和 100 米跑是我最喜欢的项目。 我是个很全面的运动员。 后来,在法国锦标赛上,我在当时的三级跳世界纪录保持者特迪·塔姆戈 (Teddy Tamgho) 面前跳了一次。 他看到了我身上的潜力,让我和他一起训练。 当一位世界纪录保持者邀请你一起训练,你绝不会犹豫。 我放弃了所有全能项目和其他单项,全身心投入到三级跳训练中。
欧洲锦标赛、奥运会……我征战的舞台足够辉煌。 但奇怪的是,我最自豪的时刻并非来自这些比赛, 而是 2014 年在世界青年锦标赛上斩获胜利。 那是我获得的首枚国际比赛奖牌。 尽管我参加过许多大型比赛,但若不能在脖子上挂着奖牌离场,我就很难获得自豪感。 这就是我的性格。 过往的胜利始终与我相伴, 是我最自豪的时刻。
我的职业生涯并非一帆风顺。 我受过很多伤, 而且都很严重。 这是我最大的挑战。 每年大赛的前几个月,有些伤病就会爆发, 让我好几个月都无法训练。 然而,我总能回归赛场,再铸辉煌。
特迪对我的影响最大,从身心上都让我受益匪浅。 他在心态管理方面堪称大师,这正是他与众不同的地方。他激励我变得更强大,相信自己的能力,永不满足于现状。 在训练中,他严格要求每一个微小的细节。 他告诉我,如果我想成就卓越,就必须做到最好。 他教会了我自律。 在他的训练下,我的跳远技术炉火纯青,因此每次上场我都状态满格。 我对自己的技能充满信心。
我的信仰也对我影响深远, 它塑造了我的全部。 不管是失败还是成功, 我都会依靠我的信仰。 它让我学会了放松,把一切都交给上天。 无论结果是好是坏,我知道那肯定有它的道理。

因蒂萨尔·阿卜杜勒-卡德尔
38 岁,英国马拉松运动员,首位登顶珠峰一号营地的索马里裔英国女性
我刚刚跑完世界六大马拉松大满贯的最后一站,成为首位达成此成就的索马里裔英国女性。 经过这么多年的训练、自律和坚持,我终于冲过了终点线,那种感觉太棒了。
训练总是最难熬的,但我把比赛日当作一场庆祝。 我跑过波士顿和纽约这样艰难的赛道,但我享受其中的每一分钟,所以那些困难对我来说都不算什么。 其他索马里裔长跑运动员也给了我极大的鼓舞。 我们族群中有许多出色的运动员,能成为其中一员对我来说意义非凡。
在开始攻读硕士前,我被确诊多发性硬化症。 跑步虽然一直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但正是这个诊断让我开始参加长跑比赛。 我在高中和大学时跑过步,但确诊后,我需要培养规律的运动习惯, 在独处期间清空思绪。 于是我开始加长跑步距离。 我先是在当地公园跑 5 公里,然后逐渐加码到 10 公里、半程马拉松。 差不多过了一年,我才鼓起勇气申请参加伦敦马拉松——而我真的入选了! 这段旅程长达十年。
2016 年,我报名参加了马拉松比赛。 从那以后,我便再未停步。 跑步帮我控制了多发性硬化症的症状,尤其帮我缓解了疲劳,这听起来很奇怪,因为跑步本身也会让人疲惫。 但我能够专注于运动,以此来对抗突然袭来的疲惫感,这种疲惫感会引发平衡问题和头晕。 尽管我无法完全掌控自己的病情,但跑步给了我一种稳稳的掌控感, 而且还有一支出色的医疗团队在支持着我。
除了马拉松,我还挑战了珠峰一号营地。 这是我目前做过最难的事。 上山其实还没那么可怕,下山 才是惊心动魄。 冰面湿滑,我害怕自己会摔倒。 最冷的一天一夜,是最后冲击一号营地的时候,当时气温低至零下 25 摄氏度。 说实话,我都不敢相信自己做到了。但当我抵达山顶,升起索马里国旗的那一刻,真是太令人激动了。
每年 5 月 18 日,索马里兰政府都会发布我的登山照片,这让我感到无比自豪。 那次徒步旅行让我想要激励年轻的穆斯林女孩,向她们证明梦想是值得追求的,世界等着她们去探索。
作为公开佩戴头巾的穆斯林跑者,我遇到了不少挑战。 我很感激 Nike 在 2017 年推出运动头巾,之前我只能佩戴自制的头巾,那太不方便了。 找到合适的装备并不容易, 但即使这样,我还是会被人盯着看。 在 2019 年芝加哥马拉松比赛上,一个男人在起跑线拍了拍我的头,说他喜欢我的“头饰”。我当时很震惊。 我本来就已经很紧张了,结果还有人闯入我的个人空间。 还好有其他跑者站出来帮助我。
那一刻教会我要坚守自己的立场。 人们或许会投来目光,或者对我说三道四,但我绝不会因此而停下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