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新

比尔·鲍尔曼——Nike 最初的创新者

  • 2024/7/2

20 世纪 50 年代末,比尔·鲍尔曼曾是一名经验丰富的田径教练,但他不喜欢当时用厚重皮革和金属做成的跑步钉鞋。 于是他开始潜心研究如何减轻跑鞋的重量,帮助跑者缩短他们的比赛用时, 而他的这种探索也最终重新定义了运动鞋。 

在此之前,鲍尔曼永无止境的好奇心和干劲已经令他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成就:1911 年出生于俄勒冈州波特兰的他在俄勒冈大学上学时就是一名出色的学生运动员,随后在担任高中足球和田径教练时备受好评。 他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并且载誉而归,成为了一名英雄。 1948 年,他回母校任教,在执教的 24 年里,他带领俄勒冈大学四次获得美国大学生体育联赛 (NCAA) 田径赛冠军,培养出了 16 位能在 4 分钟内跑完 1 英里的运动员。 此外,在 20 世纪 60 年代,他还将慢跑运动引入尤金社区,后来发展为全国性运动。他还曾担任1972 年慕尼黑奥运会美国径赛教练。

“一双鞋子应该具备三个要素:穿着轻便、脚感舒适、经久耐穿。”

比尔·鲍尔曼,Nike 联合创始人

比尔·鲍尔曼与一名俄勒冈径赛运动员,约 1969 年

鲍尔曼同时也是菲尔·奈特 (Phil Knight) 的导师、教练和朋友,他们在 1964 年联合创立了 蓝带体育用品公司 (Blue Ribbon Sports),也就是 Nike 的前身。 他的自信和主见帮助公司创造出了最初的商业模式——引进并销售日本制造的 跑鞋 ,这一模式不仅大获成功,并且不断地发展。 

然而,事实证明鲍尔曼自己的鞋款创新设计影响力更大,并由此形成了 Nike 通过运动员的视角设计出具有变革性产品的理念。

打造更好的运动鞋

20 世纪 50 年代,鲍尔曼最初从修理跑鞋起家。当时他给一些鞋类公司写信,提出要提升跑鞋性能从而更好地为跑者服务的想法, 但没人接受他的意见。 虽然沮丧,但鲍尔曼并没有停下脚步,在当地一名修鞋匠的帮助下,他自己动手学会了如何制鞋。 一开始,他用带锯把现有的一些跑鞋拆解开,用来了解其内部构造。 然后,他尝试制作了金属和塑料鞋钉板,还在不同的鞋底上装了不同的鞋面。 后来,斯普林菲尔德的一位制靴匠给了他一些技术性建议,还教他如何制作样鞋。 

比尔·鲍尔曼与菲尔·奈特在俄勒冈

菲尔·奈特是第一个试穿鲍尔曼鞋的学生运动员。 1958 年 8 月 8 日,鲍尔曼给奈特写了封信,向他提出了负重训练和跑步训练的建议。 他在信的结尾补充道:你觉得什么样的鞋才是一双好的跑鞋,请告诉我。 等到开学时,你就能穿上。 鲍尔曼手工鞋的鞋面采用了涂了白胶的织物——“一种可以用海绵擦洗的桌布材质”,大小正好是奈特的鞋号。 奈特说鲍尔曼之所以选他试穿,是因为“我不是队里表现最好的运动员, 鲍尔曼可以在没有太大风险的情况下,用我来做实验。” 

无论出于何种原因,这个年轻人在某天晚上训练时试穿了那双鞋,但仅仅只穿了一会。 他的队友奥蒂斯·戴维斯 (Otis Davis) 看到这双鞋后也想试穿, 并且特别喜欢这双鞋,之后也没有再还给奈特。 而事实上,戴维斯正是穿着这双鲍尔曼自制的跑鞋获得了联盟冠军,并在 1960 年奥运会上获得 400 米金牌。

为了制作出更好的鞋,鲍尔曼通过为他的学员们勾勒脚形轮廓,测量脚宽,标明个人特点,比如脚跟较长或脚踝较小等,来为他们定制适合他们的鞋。 他尝试了很多材质,如袋鼠皮、天鹅绒、鹿皮、蛇皮甚至鱼皮来找到理想的轻质、有弹性且易于恢复的材质,并每周设计出一款新的运动鞋。 随着他的样鞋越来越精致、成熟,他开始持续寻找可以合作的鞋类公司,但始终徒劳无功。

在 1960 年 8 月写给波特兰的一家公司的信中,鲍尔曼请求使用钢作为鞋钉,他写道:美国大多数制鞋商对我们田径赛教练认为适用的径赛鞋不感兴趣。 目前看来,好鞋是德国制造的, 但材质不是很好,我可以替换他们的鞋底,或者自己制作。 我认为这完全没有问题,我确信我设计的鞋优于世界上其他的鞋,如果我能找到一些出色的美国制鞋商来制造就更好了。

工厂里的鞋

另一个机会是在 1964 年,当时奈特与鬼冢 (Onitsuka) 结缘,认为较便宜的日本跑鞋的性能也能与质量过硬的德国跑鞋相比。 随后,他和鲍尔曼各自投资一半,进口并销售日本跑鞋,由此鲍尔曼的想法终于付诸行动。 在 1964 年 5 月写给鬼冢公司的信中,鲍尔曼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我希望你们与奈特先生的合作安排可以让我自由地将我的想法变成我一直研究的田径跑鞋。 

鲍尔曼在接下来的整个夏天都投身于设计,并在同年 10 月与妻子芭芭拉 (Barbara) 前往东京观看 1964 年奥运会,当时有三名他在俄勒冈的学员参加比赛。 鲍尔曼夫妇在东京多待了一周,以便鲍尔曼能与鬼冢的创始人和 CEO 鬼冢喜八郎 (Kihachiro Onitsuka) 以及一位企业高管 S. 森本 (S. Morimoto) 先生见面。 鲍尔曼阐述了自己的想法,并参观了工厂,学习剪裁和操作缝合机器。 他对日本制鞋工艺充满信心,并与两位企业领导建立了关系,确保他未来设计的鞋款及建议有人采纳。

“他认为可以做出更好的跑鞋。 他推翻了已被大众接受的关于附着抓地力、缓冲、生物力学甚至是鞋子解剖的理念。”

杰夫·约翰逊,Nike 首个全职员工
Cortez 的曙光

鲍尔曼与鬼冢虎的首个突破在 1965 年春天的一次田径运动会。 运动会上,俄勒冈大学的长跑运动员、未来的奥运会马拉松运动员肯尼·摩尔 (Kenny Moore) 在 880 米的比赛中跑进了旁边队友的跑道, 这样的失误导致他脚部外侧被鞋钉刺伤,造成压力性骨折。 而这次受伤也促成鲍尔曼设计出了一款经久不衰的运动鞋。

摩尔在他恢复早期是穿着鬼冢虎 TG-22 进行训练,那是一双被蓝带体育公司误当跑鞋销售的跳高鞋。 摩尔的 X-光显示第三跖骨有裂痕,鲍尔曼要求看他的鞋,随即就将鞋撕开。 他发现鞋跟部和前掌虽然有海绵气垫缓震配置,但却没有任何足弓支撑。 鲍尔曼大声说道:“如果我们制造的鞋会使跖骨受伤,那我们的水平也不过如此, 而鞋子外底的橡胶穿起来也会像玉米饼一样。” 

为了改正 TG-22 的错误,鲍尔曼打造了一款跑步鞋,鞋底内部采用了缓冲垫、前掌和鞋跟部顶端采用柔软泡绵,鞋跟中部采用硬质泡绵以及坚实外底。 1965 年 6 月,他给鬼冢公司发送了该款鞋的介绍和样品。

肯尼·摩尔原型鞋:侧面

肯尼·摩尔原型鞋:外底

一个月之后,森本有了回应,表明他正按要求生产一款训练鞋, 但鬼冢公司对“脚跟部采用泡绵有些异议。”尽管遭到反对,鲍尔曼还是主张脚跟部采用泡绵,认为这有助于缓解脚跟肌腱存在的问题。 那年夏天,摩尔从压力性骨折中恢复,穿着鲍尔曼最新设计的跑鞋跑了 1,000 多英里。 最初的鬼冢鞋在跟部和前掌有两块明显的软垫,跟部较窄。 这款鞋最后演变为鲍尔曼最初设想的全掌中底,这个特点最终成为这款鞋的主要卖点。

最终,鬼冢公司在 1967 年年初将鲍尔曼设计的 Tiger Cortez 引入市场,定位为:世界上颇为好穿的长跑运动鞋。 前掌和脚跟部柔软的泡绵中底能有助于缓震,而高密度外底更经久耐穿。

Nike Cortez

消费者很喜欢这款鞋。 Cortez 是第一款稳定舒适且适用于街头的运动鞋。 它看起来很酷,随着跑步成为美国人喜爱的休闲活动,Cortez 也首次亮相。并且,这款鞋凭借鲍尔曼和他 1967 年推出的《慢跑》(Jogging) 一书而大受欢迎。当奈特和鲍尔曼停止通过蓝带体育公司进口且销售跑鞋,而创立 Nike 作为运动鞋设计商和制造商之后,Cortez 也被带入到新品牌。 这款鞋也使鲍尔曼获得创新缓冲垫中底的专利。 1973 年 7 月,《跑者世界》(Runner’s World) 把 Nike Cortez 称为“美国颇受欢迎的长跑训练鞋。”

1973 年 Nike Cortez 广告
1977 年 Nike Cortez 传统广告
华夫饼带来的意外收获

Cortez 仅仅是鲍尔曼首款出名的作品,获得了八项注册专利,包括鞋后跟支撑架、改进后的鞋钉布局和缓冲鞋钉板。 这只是他不断追求设计轻盈跑鞋生涯中的首个成功案例。 

Nike 首个全职员工杰夫·约翰逊 (Jeff Johnson) 谈到鲍尔曼早期设计时说道:“他认为可以做出更好的跑鞋。  他推翻了已被大众接受的关于附着抓地力、缓冲、生物力学 甚至是鞋子解剖的理念。”

接下来鲍尔曼试图让没有金属鞋钉的跑鞋在多种地面上都具有出色的抓地力。 1970 年,他从一顿早餐中找到了解决办法, 他看到盘子里华夫饼的凹槽中聚集了大量糖浆并由此获得灵感。 他想:“如果将华夫饼倒过来,通过一种材质制成像华夫饼一样网格状会怎么样?” 于是,他占用了家里的华夫饼烤盘,用熔化的尿烷做“面糊”。 不幸的是,鲍尔曼一开始忘了在烤盘上涂一层防粘物质,“面糊”粘在了烤盘上。 尽管如此,他还是坚持 并设计出了易弯曲、且有弹性的轻质橡胶材质,表面呈凸起的网格状,具有很强的抓地力。 

蓝带体育公司的员工迅速在即将到来 1972 年美国尤金奥运田径选拔赛上公开华夫格外底。 来自日本的尼龙鞋帮,搭配采用尤金自产的橡胶手工切割华夫格外底, 蓝带体育公司的早期员工杰夫·霍利斯特 (Geoff Hollister) 将二者粘制起来,创造出了一款为部分选手在海沃德田径场 (Hayward Field) 进行训练或比赛穿着的新鞋款。

由于鞋在泥土里走过之后会留下独特的印记,因此这款手工打造的鞋被称为“登月鞋”,象征着那个年代的美国宇航员完成“阿波罗”登月任务时在月球留下的脚印。 第一代登月鞋做工粗糙,但跑者喜欢华夫格外底带来的抓地力与穿着感,口碑由此迅速传播开来。 鲍尔曼后来进一步改善了设计理念,于 1974 年推出了标志性的 Waffle Trainer 训练鞋。 

华夫格外底上的橡胶鞋扣带来的弹性和缓冲效果不仅吸引了精英运动员,每天跑步的人也为之倾倒。 《时代周刊》(TIME) 写道:“这款鞋吸引了一大批脚部擦伤的业余跑者。”Waffle Trainer 训练鞋将 Nike 推向了全球运动鞋的舞台,并为其获得空前发展创造了条件。

作为原创者和创办者,鲍尔曼留下的财富将永远使人们联想起华夫格外底,正如很多惊人的发明一样,越是简单、易懂的东西往往能迅速地产生广泛的共鸣。 如今的 Nike 鞋款除了融入各代 Waffle Trainer 训练鞋的元素,还有鲍尔曼为跑鞋创新做出的多个其他贡献,包括增高鞋后跟、尼龙鞋帮以及全掌中底。 

Nike 的鞋品梦想一直在演变,但鲍尔曼致力于要创造能让运动员发挥上佳水平的产品理念一直推动着 Nike 创新文化的发展。 现有的鞋款技术就是很好的例子,如 Nike Free 外底、Nike 飞织鞋面的紧密编织支撑。 

  • 精选故事
  • 影响力
  • 公司
  • 新闻中心
      • © 2025 NIKE, Inc.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