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ai Benjamin 的人生就像來回穿梭兩個不同的世界。在賽道上,他是全世界速度最快的 400 公尺跨欄高手之一,而他的 4x400 公尺接力隊也同樣締造了美國田徑史上的經典時刻。(比如說,去年在巴黎接力賽中,Rai 用充滿熱血的 43.13 秒壓軸衝刺,阻擋了來勢洶洶的波札那隊後來居上)。他為胸前的 USA 全力拚搏,但同時也以落腳紐約布朗克斯的安地卡移民之子為榮。Rai 即將前往東京參加 400 公尺跨欄,努力爭取他的第一個世界冠軍頭銜。他的體育選手身分卻也參雜了許多羈絆,既是獨當一面的選手、隊上的靈魂人物、美國田徑的耀眼明星,更是加勒比海移民家庭的驕傲子弟。以下 Rai 將娓娓道出他在運動員生涯中的多重定位,分享他 2024 年不敗賽季的心路歷程,還有他為何將團隊精神視為一切的真諦。
從一開始,我就體會到田徑既是個人一枝獨秀,也是團隊缺一不可的運動。剛開始年紀有資格登上國際舞台時,我代表了安地卡遠赴烏克蘭,參加世界青年錦標賽。整體來說,那是一段難得的經歷,但現在回想起來,我發現自己少了一種與隊友互相扶持的情誼。我看著美國隊大家一起享受比賽樂趣,各自發揮所長,那份團隊的氛圍讓我非常嚮往。當時我才 15 歲,獨自一人在異國飯店的房間裡。首次參加大型賽事,能有隊友陪伴,一同面對挑戰,儘管比賽是靠個人實力,團隊的支持卻是不可或缺的力量。
正是這種革命情感,讓我決定申請代表美國隊出賽。我的朋友幾乎都是為美國而戰,我也希望成為其中一員。轉國籍的過程非常漫長,過了整整兩個大學賽季才傳來通過的消息。我還清楚記得當時的場景:可怕的早上八點,我坐在西語課的教室裡,大家都昏昏欲睡。突然手機跳出一封信,說我的轉國籍申請過了!同時代表安地卡和美國,是我生命中的重要篇章。為家人的故鄉出賽,讓我在人生和運動的世界裡,都看見了不一樣的可能。
從紐約到洛杉磯讀大學,簡直就像白天和黑夜的差別。飛抵洛杉磯機場下了飛機,第一次看到寬闊的六線道公路,陽光普照、萬里無雲,四處都是漢堡速食店 In-N-Out,感覺進入了電視上才會出現的生活場景。踏進操場,眼前的高手 400 公尺跑出 45 秒,接力賽也有 3 分 15 秒,我心想:「哇,這裡的競爭完全是另一個境界。」我雖然以身為東岸人為榮,但在前後踏進 UCLA 和 USC 時,都很期待碰到這樣的文化衝擊,因為我知道這會讓我變得更強。
運動員能有一個代表職業生涯的巔峰賽季就已經很幸運了,兩個又更加罕見。對我來說,2024 賽季相當特別。我跨欄一路未嘗敗績,兩度跑出全球領先的成績,而巴黎 4×400 接力賽更是我參加過最不可思議的一場比賽。但說到魔幻,還是非 2018 年的 USC 賽季莫屬。那時不只我的室外成績飛快,4×400 接力隊 (Michael Norman、Ricky Morgan、Zach Shinnick) 的表現從頭到尾也很亮眼。不過,對我運動生涯影響最大的,是這兩個賽季之間的六年。那是我職涯中最艱難的一段時光,頻繁受傷讓我飽受折磨。我下定決心改變,於是在 2024 賽季前去找 Joanna Hayes 教練,跟她說:「拜託,今年我只想重新找回樂趣,不想想太多,只想跑步、保持健康,重新享受賽道上的快感。」她很厲害,立刻和我的訓練師坐下來,幫我訂了備賽計畫。那一刻,就像按下了開關,我找回了自己。
「為家人的故鄉出賽,讓我在人生和運動的世界裡,都看見了不一樣的可能。」
Rai Benjamin
當我學會放下無法掌控的事情,才開始重新在賽道上享受比賽。備賽只能做到一定程度,你只能努力訓練、專注當下,接受自己已經盡力的事實。我常說,2024 年是我「學會放手」的賽季。
知道什麼時候說不,是運動員必須做出的重要決定之一。我人生中就有兩個令我印象深刻的決定:第一是我選擇不參加 2024 年 Pre Classic 比賽。我的股四頭肌出現舊傷,我清楚記得自己告訴教練和經紀人,如果我硬撐去比賽,整個賽季都會泡湯。我的目標是當年夏天的巴黎賽事。我知道如果我帶傷去尤金參賽,就會失去在巴黎奪牌的希望。這裡要感謝團隊非常支持我的決定,讓我好好養傷。事後我七月在摩納哥比賽,證明我的決定是對的。那場勝利讓我重拾信心,全力迎戰巴黎賽事。
除非參加過接力賽,否則很難體會為隊友而跑的特別意義。巴黎 4x400 接力的那面獎牌,對我來說比個人金牌還重要。我們四個人是為了彼此而跑,更是為了全國而戰。我在最後一棒接到接力棒時,場館響起了我人生中聽過最大聲的歡呼聲。我在最後直線衝刺時已經透支,體力全無,心裡只能祈禱:「拜託,讓我撐到終點!」我記得衝過終點線時的激動,隊友都超開心,現場情緒沸騰,這是我這輩子做過最難的一件事了。
現在,我的心理素質更強了。我在美國全國賽奪勝,完美證明了我是心態成熟的跑者。Caleb Dean 從我外側起跑,他像炮彈般衝了出去。但我和這些選手比過無數次,完全知道他們會怎麼跑。我知道 Caleb 會在前六個欄架猛攻,我通常在第七個欄架就能判斷對手能否保持這樣的節奏,而我知道我可以追上他。這就是我的成熟之處,我對自己的經驗和比賽策略充滿信心,不會被對手的行動干擾。比起年輕時,我現在不會再懷疑自己的戰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