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快一英哩賽事解密

    • 2025/7/8

    撰文:Davis Jones
    攝影:
    Cameron Strand

    Niels Laros 在奧勒岡州尤金贏得今年的鮑爾曼英哩賽以後,臉上為什麼會出現那不可置信的表情?要探究原因,我們必須回到比賽進入最後一圈的當下——那時,他還落後美國選手 Yared Nuguse 超過 3 秒。

    在奧勒岡尤金座無虛席的第 50 屆普雷經典賽上,這位 20 歲的荷蘭跑者啟動了屬於他的「海沃德魔法」(Hayward magic,名稱來自賽事舉辦場地「海沃德田徑場」)。還剩 400 公尺時,他與追趕大軍拉開了差距;進入最後 200 公尺時則全力追向 Nuguse,跑出驚人的 25.9 秒分段成績,並在終點前猛追了將近 8 公尺的距離。兩人幾乎同時衝向終點線。幾秒後,Laros 看見官方成績,臉上出現不敢相信的神情:3 分 45 秒 94。他以 0.01 秒之差贏得鮑爾曼英哩賽,同時刷新了荷蘭的國家紀錄。他最後一圈只花了 53.3 秒,是英國的 Steve Cram 在 1985 年打破世界紀錄以來,最出色的末圈表現之一。

    Laros 表示:「海沃德魔法是真的。能經歷這樣的一場比賽,真的是一輩子難得的體驗。」

    25 年來,鮑爾曼英哩賽吸引了世界頂尖的英哩賽好手,包括職業選手、世界冠軍與奧運獎牌得主。這是全球僅存的四大經典英哩賽之一,另外三項賽事則包括:奧斯陸的 Dream Mile、紐約市的 Wanamaker Mile 與愛荷華的 Mile Invitational。包含今年尤金的比賽在內,鮑爾曼英哩賽是最多次締造 4 分鐘內成績的賽事,總共 418 次。

    而且大家甚至認為,2025 年的這場英哩賽,是史上最強的一役,共 13 人跑進 3 分 50 秒、9 人跑進 3 分 49 秒,更有 8 人跑進 3 分 48 秒。

    鮑爾曼英哩賽為何如此特別?完賽時間短,並不完全等於跑道上的快。比賽中那種「快」的感覺,是一種難以量化的狀態,與時間、場地和環境息息相關,也往往能在各世代造就精彩表現。不妨問問參賽過的選手,大家都會告訴你:鮑爾曼英哩賽就是有種獨特的魅力。 

    「海沃德魔法是真的……能經歷這樣的一場比賽,真的是一輩子難得的體驗。」

    Niels Laros,Nike 運動員,鮑爾曼英哩賽
    競爭激烈的賽場

    年復一年,鮑爾曼英哩賽吸引許多世界冠軍和紀錄保持者參賽。在 2000 年以後,必須跑進 3 分 51 秒 84 才有機會奪冠。這場比賽屬於鑽石聯賽賽程,但不計入巡迴賽積分,卻仍吸引頂尖選手前來參加,可見其重要性與地位。

    澳洲選手 Cam Myers 是比賽常客,今年跑出 3 分 47 秒 50 的成績,排名第六,也刷新了澳洲 U20 紀錄。他 2023 年才 16 歲時,就擔任挪威選手 Jakob Ingebrigtsen 的配速員——那年 Jakob 跑出了鮑爾曼英哩賽最快的 3 分 43 秒 73,也寫下歐洲與鑽石聯賽紀錄。

    Myers 說:「大家都非常想贏這場比賽,競爭超級激烈,這也絕對是追求飆速的最佳舞台。」

    即便沒有紀錄誕生,每年的鮑爾曼英哩賽也總能激發選手的潛力,陪伴他們寫下個人最佳成績。

    「大家都非常想贏這場比賽,競爭超級激烈,這也絕對是追求飆速的最佳舞台。」

    Cam Myers,Nike 運動員,鮑爾曼英哩賽

    美國兩英哩紀錄保持人 Grant Fisher 今年首度參加鮑爾曼英哩賽,跑出 3 分 48 秒 29 的佳績。他說這場比賽就像「自我實現的預言」:所有人都知道身邊盡是強者,所以自然會越跑越快。而且鮑爾曼英哩賽幾乎每年都有配速員,大家都知道,跟著跑就能逼出自我極限。配速員退場後,根本沒有時間思考,奮力衝刺就對了。

    Fisher 表示:「大家都知道,配速員會領跑到比賽的關鍵時刻再退場,在那之後,大家就會在場上延續那高強度的節奏,發揮驚人表現。」

    「大家都知道,配速員會領跑到比賽的關鍵時刻再退場,在那之後,大家就會在場上延續那高強度的節奏,發揮驚人表現。」

    Grant Fisher,Nike 運動員,鮑爾曼英哩賽

    「每次在海沃德田徑場跑步,我都會提醒自己要珍惜當下,因為這片跑道上曾發生太多歷史。」

    Cole Hocker,Nike 運動員,鮑爾曼英哩賽

    Alan Webb 的表現,就是鮑爾曼英哩賽的經典之一。當時在維吉尼亞洲就讀高中最後一年的他,在賽中打破了全國高中英哩賽紀錄。前一次的紀錄,是由 Jim Ryun 在 37 年前所寫下。配速員在前 409 公尺帶出 54.6 秒的節奏,相當於一英哩 3 分 34 秒 8。

    Webb 一開始排在最後,跑到一半時,前進到第 13 名。雖然節奏非常快,但他記得進入最後 400 公尺時,整個人開始覺得很輕盈、放鬆且充滿力量。於是他開始在後直道一路超車,步伐節奏強勁有力,甚至壓過那些年紀比他大十歲、曾多次角逐獎牌、締造全國紀錄的對手。 

    「有時候比賽會進入完美狀態,我知道當時就是那樣。跑最後一圈時,我挖掘出了自己的潛能,鮑爾曼英哩賽就是能帶給選手這樣的魔力。」

    傳奇場地

    舊海沃德田徑場有種磅礴的氣勢,場內有木造看台,以及從東側俯視田徑場的鮑爾曼大樓,不過如今已改建成現代化的超大場館,觀眾眼中所見的風景也已截然不同。Webb 回憶起他 2001 年在後直道全力衝刺時,西側看台陡峭的傾斜角度,讓他有種「觀眾就在頭頂上」的錯覺。坐在那兒的觀眾不論是熱情或專業程度,都是田徑賽事中數一數二的。 

    「在 Steve Prefontaine 成名之前,奧勒岡就已經聚集國內許多優秀的英哩賽跑者了,像是 Bill Bowerman 擔任教練時期的 James Bailey、Dyrol Burleson 和 Jim Grelle 等等,」Pat Tyson 說。他在 1970 年代初期曾代表奧勒岡大學出賽,而且還是 Prefontaine 的室友。「在正式有鮑爾曼英哩賽之前,這裡的觀眾就已經對英哩賽事有很特殊的情感了。」

    在海沃德田徑場,觀眾會化身積極參與的「田徑科學家」,而不只是被動觀賽。他們會在起跑槍響冒煙的瞬間,按下自己的碼錶,並在賽程冊的空白處,記下選手的每圈分段時間。 

    對此,Kaarin Knudson 有很深刻的體會。她曾在 1994 到 1999 年間,代表奧勒岡大學的田徑與越野跑校隊出賽,是七屆 NCAA 入選選手,並在畢業那年賽季,獲選為奧勒岡州的 NCAA 年度女性運動員。如今她當上了尤金市市長,因為身兼前運動員和城市領袖,所以有很獨到的見解。她認為尤金市對田徑的熱愛十分特別。

    Knudson 說:「我在奧勒岡大學時,有很多印象深刻的經歷,有時只是輕鬆地去慢跑,卻會被素未謀面的社區居民攔下來,然後他們會恭喜我,說上週末那場比賽表現很棒。身為運動員,周圍有這樣的社群,不只是在比賽日為你加油,在你退場後還會記得你,真的很激勵人心。」

    能真正感受到海沃德能量加持的,莫過於那些在大學時期代表奧勒岡大學出賽的選手。這麼幸運的人不多,但 Cole Hocker 就是其中之一,他個人前三快的英哩成績,都是在普雷經典賽跑出來的。在 2022 年的新秀賽季,他身穿 Nike 全套運動裝備,首次在家鄉田徑迷的關注下,參加鮑爾曼英哩賽。今年,他再度突破個人紀錄,跑出 3 分 47 秒 43 的佳績。

    Hocker 表示:「每次在海沃德田徑場跑步,我都會提醒自己要珍惜當下,因為這片跑道上曾發生太多歷史。」 

    特別的賽事距離

    英哩賽和很相近的 1500 公尺賽,只差了 100 多公尺,雖然大家的看法各不相同,但基本上兩種賽事的跑法差不多。Webb 開玩笑地說兩者幾乎一樣,只是「英哩賽還比誰能撐久一點」。Laros 等其他選手則認為,英哩賽的戰術不太一樣。對他來說,起跑是很大的重點。 

    他表示:「英哩賽是從彎道起跑,必須立刻搶位,不像 1500 公尺比賽時,有比較多時間可以調整。基本上一開賽就要立刻衝出去,向大砲發射一樣,才能馬上搶到好位置,如果在角落慢慢想的話,會比別人多跑一點距離。」

    英哩賽有很大的文化影響力,和馬拉松一樣,在跑步運動中擁有備受推崇的地位。兩者都是田徑中比較小眾的距離,但都計入世界紀錄。 

    英哩的魅力,或許正來自其比賽形式的簡單與純粹:總共跑四圈,每圈一分鐘,剛好湊成四分鐘,一般而言,要跑進這個門檻,才算是英哩賽的菁英跑者。起點與終點幾乎在同一個位置,起跑槍響時為你吶喊的觀眾,也會在終點線迎接你的衝刺、為你喝彩。 

    事實上,正是英哩這個距離,點燃了 Bill Bowerman 對長跑表現的熱情。當時他還是奧勒岡大學一年級的新生,原本打美式足球,後來和 Ralph Hill 成了朋友,是他在學校認識的第一位英哩賽菁英跑者。某天,Bowerman 想測試自己的速度,於是全力衝刺跑完 400 公尺,成績是 63 秒。這時,學校的田徑教練 Bill Hayward 走來,得意地笑著說:「跟你說一下,Ralph 四圈都是用這個速度跑喔。」

    「對我來說,贏得這場比賽比打破國家紀錄還有意義。」

    Niels Laros,Nike 運動員,鮑爾曼英哩賽

    英哩跑在職業賽場上的稀有性,更為這項賽事增添了神話色彩。職業選手出戰英哩賽的機會不多,一年下來可能只有尤金、奧斯陸和紐約市這幾場。

    「一年可以參加很多次 1500 公尺比賽,但要進入職業巡迴的英哩賽事,可就沒有保證了,」Webb 說,「而且就算獲選,還得看當時的身體狀況如何呢。只要有機會跑英哩賽,就得全力以赴。」

    這份動力驅策著每一位參加鮑爾曼英哩賽的選手,從首次踏上尤金賽道的新秀,到想捍衛世界排名的老將都不例外。這場賽事總是能召喚出一種集體意志。對 Laros 而言,能夠參賽並毫無保留地奔馳四圈,是非常珍貴而且難以言喻的榮耀。矛盾的是,有時大家甚至不那麼在意成績,反而更珍惜能夠站上 1609 公尺起跑線的機會呢。

    Laros 說:「對我來說,贏得這場比賽比打破國家紀錄還有意義。成績好固然讓我引以為榮,但在這個場地奪冠,是我最自豪的時刻。」

    • 故事
    • 使命
    • 公司
    • 新聞中心
        • © 2025 NIKE, Inc.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