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新

Bill Bowerman:Nike 第一位創新先鋒

  • 2024/7/2

1950 年後期,經驗老道的田徑教練 Bill Bowerman,對於以厚重皮革和金屬製成的市售跑步釘鞋不甚滿意。 於是他開始潛心研究,試圖透過減輕鞋款重量,幫助跑者縮減秒數。 他的這份執著,最終也改寫了運動鞋款的定義。 

在這項創舉之前,Bowerman 的幹勁和永無止境的好奇心,早已造就他在方方面面的豐功偉業:他出生於 1911 年的美國奧勒岡州波特蘭市,就讀奧勒岡大學時已是傑出的學生運動員,之後擔任高中足球及田徑教練時也備受好評。 他曾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載譽而歸成為英雄。 1948 年,Bowerman 返回母校任教,在 24 年的教職生涯中,帶領母校奪下 4 座 NCAA (全美大學體育聯盟) 田徑冠軍,並培養出 16 名可在 4 分鐘內跑完 1 英哩的跑步高手。 此外,他也在 1960 年間將慢跑運動引進尤金社區,進而帶動全國性的慢跑風潮;1972 年,他成為美國奧運田徑教練。

「鞋款必須具備三大要件:輕盈、舒適又耐穿。」

Nike 共同創辦人 Bill Bowerman

Bill Bowerman 和一名奧勒岡州田徑運動員,約莫拍攝於 1969 年。

Bowerman 對於 Phil Knight 來說,是導師、是教練,也是朋友。1964 年,兩人共同創立了 藍帶體育公司,也就是 Nike 的前身。 他的自信與出謀劃策,幫助公司以進口和銷售日本製 跑鞋 為主的最初業務模式走向成功,並且持續發展。 

然而,Bowerman 自身的鞋款創新設計影響力更大,甚至形塑出 Nike 理念:從運動員視角出發,設計革命性產品。

製作更出色的鞋款

Bowerman 在 1950 年間,先是以修理跑鞋起家,期間他也寫信給多家鞋款公司,貢獻能改良鞋款提供跑者更佳服務的好點子。 當時並沒人採納他的建議。 Bowerman 雖沮喪卻不肯放棄,他決定親力親為,在一名當地鞋匠的指導下,學會如何製鞋。 起初他先用帶鋸機,將現成的競速鞋款拆解開來,研究內部構造。 接著他嘗試製作帶有金屬和塑膠鞋釘的鞋底墊片,並用不同鞋面混搭各式鞋楦。 最後,一名來自春田市的製鞋匠給了 Bowerman 技術建議,並且為他示範如何製作樣鞋。 

Bill Bowerman 和 Phil Knight 在奧勒岡州。

Phil Knight 成了試穿 Bowerman 原版鞋款的第一名學生運動員。 1958 年 8 月 8 日,Bowerman 在給 Knight 的信中提出進行重訓,以及規劃跑步排程的建議。 他在信末補充說道:你覺得什麼樣的鞋能讓你流暢奔馳?如果有想法,請直接告訴我。 開學時,你就能穿到。 Bowerman 以手工製作了一雙鞋,鞋面採用帶有白色橡膠塗層的布料,根據他的說法是「可用海綿刷洗的桌布材質」,大小剛好是 Knight 的尺寸。 Knight 說,Bowerman 之所以選他來試穿鞋款,是因為他「並非隊上數一數二的跑步選手。 Bowerman 知道可以用我來做實驗,毫無任何風險。」 

這位年輕跑者在某晚練習時測試了這雙鞋,但不知為何,僅僅穿著了一陣子。 他的隊友 Otis Davis 無意間發現這雙原型鞋款,也想試穿看看。 他很喜歡這雙鞋,從此沒有歸還。 實際上,Davis 正是穿著這雙 Bowerman 的手工鞋,一路拿下聯盟總冠軍和 1960 年奧運 400 公尺金牌。

Bowerman 更進一步為跑者量身訂做合穿的鞋款,他描繪跑者雙腳的輪廓、測量腳寬,並記錄腳跟特別長或腳踝特別窄等個人的足部特徵。 他嘗試使用袋鼠皮、天鵝絨、鹿皮、蛇皮,甚至是魚皮等各種材質,以便找到在輕盈度、彈性和韌性上最為理想的材質,並且以每週一雙的速度推出全新創作。 隨著樣鞋越來越精緻與穩定,他持續尋找能共同合作的鞋款公司,卻徒勞無功。

1960 年 8 月,Bowerman 寫信給一家波特蘭公司要求使用鋼製鞋釘,他在信中寫到:大多數的美國製鞋商,對於我們田徑教練提出的田徑鞋款建議並不感興趣。 目前最優質的鞋款……是來自德國製造。 他們使用的鞋底材質並不是太好,我有能力更換鞋底,甚至自行製作鞋款。 我認為完全沒問題,我有自信,我的鞋款設計是世界上最頂尖的,如果能找到優質的美國製鞋商來生產就太好了。

醞釀中的鞋款

1964 年,就在 Knight 相信日本製跑鞋的性能可媲美業界模範生德國鞋款,因而與 Onitsuka 結緣時,機會終於來了。 隨後他與 Bowerman 各出資一半,投入進口和銷售跑鞋的事業,替後者的鞋款理念開啟了契機。 這名教練在 1964 年 5 月寫給 Onitsuka 的信中,表達了自己的樂觀想法:希望您能與 Knight 安排讓我自由翻玩各種田徑鞋設計點子的機會。 

接下來的整個夏天,Bowerman 都埋首在設計當中,同年 10 月,他和妻子 Barbara 飛到日本東京觀看 1964 年奧運,當時有三名他在奧勒岡州教跑步的學生也參加了比賽。 這對夫婦在東京多待了一個星期,好讓 Bowerman 能與 Onitsuka 創辦人兼 CEO Kihachiro Onitsuka,以及公司高層主管 S. Morimoto 見上一面。 Bowerman 闡述了自己的想法,並且參觀工廠,學習如何使用裁切與車縫機器。 此時的他,對於日本製鞋流程深具信心,也和兩位管理階層建立了關係,確保未來的鞋款設計原型和建議會有人聆聽。

「他認為跑鞋還可以做得更好。 他挑戰世人對於鞋款抓地力、緩震系統、生物力學,甚至是結構本身的既有框架。」

Jeff Johnson,Nike 首位全職員工
Cortez 曙光乍現

Bowerman 的第一項突破,在 1965 年春季的一場田徑運動會中,藉由 Tiger 鞋款浮出水面。 在那場運動會中,奧勒岡大學的長跑選手,也是後來的奧運馬拉松選手 Kenny Moore,在 880 公尺比賽中移動幅度過大,跑進路過隊友的跑道。 這一步的失誤,導致其中一腳的外側遭鞋釘割傷。 傷勢雖造成壓迫性骨折,卻也催生出 Bowerman 最歷久不敗的創新設計。

跑步選手 Moore 在恢復初期穿著的訓練用鞋,是 Onitsuka Tiger TG-22,這是一雙被藍帶體育公司誤當成跑鞋來販售的跳高鞋款。 就在 Moore 的 X 光片顯示第三蹠骨出現裂痕時,Bowerman 要求檢視他的用鞋,並隨即將鞋子拆解開來。 一看才驚覺,鞋跟與前足雖配置了海綿緩震系統,足弓部位卻毫無支撐。 Bowerman 怒吼:「如果你精心打造的鞋子會任由蹠骨彎曲,直到斷裂為止,這表示你的能耐也不過如此。」 「更遑論外底橡膠,根本像玉米餅一樣隨踩隨壞。」 

為了修正 TG-22 的錯誤,Bowerman 另外設計出一款配有緩震內底的跑鞋,在前足與鞋跟上方配置柔軟海綿橡膠,鞋跟中央採用硬質海綿橡膠,並加裝堅硬的橡膠外底。 1965 年 6 月,他將這款全新跑鞋的相關說明與樣品寄給 Onitsuka 公司。

Kenny Moore 用鞋原型:外觀

Kenny Moore 用鞋原型:外底

一個月後,Morimoto 回應確定將按收到的規格製作一款訓練鞋。 不過 Onitsuka 對於「嵌入鞋跟的海綿橡膠有些意見」。儘管遭到反對,Bowerman 仍堅持在鞋跟配置海綿橡膠,並表明這麼做,有助減少阿基里斯腱相關的問題產生。 那年夏天,Moore 從壓迫性骨折中恢復,並穿上 Bowerman 的最新創作跑了 1 千多英哩。 Onitsuka 的初期原型在鞋跟與前掌處配置了兩塊明顯的襯墊,並且採用窄鞋跟設計。 後來演變成 Bowerman 最初構思的全掌式中底,這個特色最終也成為此鞋款的最大賣點。

最後,Onitsuka 終於將 Bowerman 精心設計的 Tiger Cortez 引進市場,並且在 1967 年初的型錄中寫下定位:世上最犀利的長跑鞋。 前掌和鞋跟的柔軟海綿中底,能吸收路面衝擊;高密度外底,更經久耐穿。

Nike Cortez

這款鞋廣受消費者喜愛。 Cortez 是史上第一雙舒適又穩定的路跑鞋。 此鞋款不僅造型酷炫,也隨美國興起的跑步消遣熱潮同步亮相,後續更因 Bowerman 的知名度及其在 1967 年出版的《Jogging》一書而大受歡迎。就在 Knight 和 Bowerman 不再透過藍帶體育公司進口及銷售跑鞋,轉而創立 Nike 公司專攻運動鞋的設計與生產之後,Cortez 鞋型也順勢納入全新品牌的旗下。 這雙鞋也為 Bowerman 拿下持久緩震中底的創新技術專利。 1973 年 7 月,美國專業級慢跑雜誌《Runner’s World》將 Nike Cortez 譽為「全美最夯的長跑訓練鞋」。

1973 年 Nike Cortez 廣告
1977 年 Nike Cortez 傳統廣告
鬆餅格紋效應

然而,Cortez 只不過是 Bowerman 眾多知名創新作品的首部曲,總共獲得八項註冊專利,包括配有外部腳跟穩定器的鞋款設計、鞋釘的改良式配置,以及加裝緩震鞋釘的鞋底墊片等。 此外,也是他在長期挑戰創造最輕盈鞋款的旅程中,拿下的第一場勝利。 

Nike 首位全職員工 Jeff Johnson 談起 Bowerman 的早期創作:「他總認為跑鞋還有進步的空間 。」 「他挑戰世人對於鞋款抓地力、緩震系統、生物力學, 甚至是結構本身的既有框架。」

Bowerman 的下一步,是設法證明沒有金屬鞋釘的跑鞋,也能在多種表面發揮卓越抓地力。 1970 年的某個早餐時光,正當他 凝視盤子內鬆餅凹槽聚滿糖漿時,腦海中浮現了解決方案。 他思忖著:「如果將圖案上下顛倒,製作出一種具有鬆餅凸塊格紋的材質,結果會是如何?」 於是他霸佔了家裡的鬆餅機,用融化的優力膠取代麵糊。 不幸的是,Bowerman 一開始忘記在烤盤塗上一層防黏物質,導致麵糊緊黏在烤盤上。 儘管如此,他仍堅持不放棄 ,終於設計出一款能柔軟有彈性,且帶有凸塊格紋,能發揮出色抓地力的輕盈橡膠材質。 

藍帶體育公司團隊緊鑼密鼓,準備在 1972 年即將於尤金市舉辦的美國奧運田徑比賽上,進行鬆餅格紋鞋底的初步測試。 他們使用日本進口的尼龍鞋面,並搭配尤金市自產橡膠裁切而成的鬆餅格紋鞋底。 藍帶體育公司的早期員工 Geoff Hollister 將兩者相互黏合製作出鞋款,讓許多選手在訓練時或在海沃德田徑場內進行實測。

這款手工鞋又稱作「Moon Shoe」(月球鞋),因為行經泥土所留下的獨特印記,宛如美國太空人在執行當代歷史性的阿波羅任務期間,於月球表面留下的腳印。 第一代鞋款雖然做工粗糙,但跑者相當喜愛穿著感受,以及鬆餅格紋鞋底發揮的抓地效能,口碑因此迅速傳播開來。 Bowerman 後續改良了設計概念,並於 1974 年開發出經典的鬆餅格紋訓練鞋款。 

鬆餅格紋鞋底上的橡膠鞋釘,帶來柔軟彈性腳感與緩震效果,不僅吸引菁英運動員,也深深擄獲日常跑者的心。 《TIME》雜誌將這雙鞋譽為「深受大批有腳傷的週末業餘跑者喜愛」。鬆餅格紋訓練鞋將 Nike 推向全球運動鞋市場,為無可限量的發展鋪好康莊大道。

Bowerman 的原創及創新作品,時刻喚起世人對於鬆餅格紋的記憶,正如許多石破天驚的發明,越是簡單明瞭,就越能迅速廣泛引發共鳴。 現今的 Nike 鞋款不僅仍沿用各代鬆餅格紋鞋款設計,也融入其他 Bowerman 在跑鞋創新上的諸多貢獻,包括加高的鞋跟、尼龍鞋面與全掌式中底。 

Nike 的理想鞋款藍圖不斷在演進,但是 Bowerman 為打造優質鞋款,幫助運動員充分發揮潛能的執著與投入,從未停止推動 Nike 創新文化向前發展。 現今鞋款技術就是最佳例證,包括可順應足形的 Nike Free 外底,以及 Nike Flyknit 鞋面的緊密編織支撐技術。 

  • 故事
  • 影響力
  • 公司
  • 新聞中心
      • © 2024 NIKE, Inc. 版權所有